關鍵詞 |
雪松種植園,成都雪松,雪松種植園,雪松基地直供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雪松(學名:Cedrus deodara (Roxb.) G. Don)是松科雪松屬植物。常綠喬木,樹冠尖塔形,大枝平展,小枝略下垂。葉針形,長8-60厘米,質硬,灰綠色或銀灰色,在長枝上散生,短枝上簇生。10-11月開花。球果翌年成熟,橢圓狀卵形,熟時赤褐色。產于亞洲西部、喜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,地中海沿岸,中國只有一種喜瑪拉雅雪松,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。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,海拔1300-3300米地帶,中國多地有栽培。
春季宜在3月20日前,夏季以7月下旬為佳。春季,剪取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,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/升萘乙酸處理,能促進生根。然后將其插于透氣良好的砂壤土中,充分澆水,搭雙層蔭棚遮蔭。夏季宜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為插穗。在管理上除加強遮蔭外,還要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濕度。插后30——50天,可形成愈傷組織,這時可以用0.2%尿素和0.1%的磷酸的二氫鉀溶液,進行根外施肥。
性土均能適應,于粘重黃土及瘠薄干旱地上也能生長;但在積水洼地或地下水位過高處,則生長不良,甚至會死亡,系淺根性樹種。易被風刮倒。幼葉對二氧化硫極為敏感,抗煙害能力很弱。幼齡苗生長緩慢。通常雄株在20齡以后開花.而雌株要遲上30齡以后才開花結籽。因花期不一,自然授粉效果較差。
插后約30~50大葉形成愈傷組織。這時,可以以0.2%的尿素液和0.1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施肥。繁殖苗留床1-2年后可移植。移植葉于2-3月進行,植株需帶個球,并立支竿。初次移植的株行距約為50厘米,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應擴大到1-2米。生長期應施以2-3次追肥。幼苗期易受病蟲危害,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害烈、其它害蟲有蠐螬、大袋蛾、松毒蛾、松梢螟、紅蠟蚧、白蟻等,要及時防治。
樹形,雪松樹體高大聳直,側枝平垂舒展。制作盆景須利用其自然形態(tài),樹形以直干式、雙干式、斜干式、叢林式為好。枝葉通過扎剪,可作成層片狀或云片狀,養(yǎng)護多年,即可成剛柔兼蓄,姿態(tài)優(yōu)雅的盆景佳品。
雪松葉枯病發(fā)病規(guī)律病菌以菌絲體(或子囊盤)在病落針葉越冬后,第二年3-4月間形成子囊盤,4 -5月間子囊抱子陸續(xù)成熟;在雨天或潮澀的條件下,因子囊盤吸水膨脹而張開,露出乳白色的子囊群;子囊袍子從子囊內擠出后進一步借氣傳播。病菌由雪松葉氣孔侵入,經兩個月左右的時間,才出現(xiàn)明顯的癥狀。由于分生抱子器中產生的分生抱子萌發(fā)力很差而無侵染力,故無再侵染發(fā)生。但因子囊子包子放射時間很長,達3個月左右,自春至夏都可能有新的侵染發(fā)生。 在子囊抱子飛散期間,如果降水量大,濕度,有利于侵入。林地干旱,土壤癖薄,雪松遭受病蟲害和管理不良等,都可能促使病害的發(fā)生。